孩子畏懼、緊張~ 從社會行為影響探究

2010102807:21

親職教育工作者 羅華珍

【由影響幼兒社會行為的原因探究】

  1. 語言能力:幼兒在尚未學習語言之前,便藉著動作、表情來傳達意思。到了幼兒時期,由於語句的豐沛、詞藻的運用均急速成長,因此,語言能力的強弱,常是影響幼兒學習的重要原因。孩子的怕羞、膽小不肯表現,在語言上的因素,可能是口吃、結巴、語詞的運用技巧、發音等,父母如果能找到問題的原因便不難使孩子開口說話!
  2. 適應能力:許多孩子對團體與獨處時或是家庭、學校不同的場合,常會出現迴異的表現。往往「在家一條龍,出門像條蟲!」
    不知是否曾想過,是不是孩子對環境是需要慢慢適應的,如果只是初次,剛開始對環境不熟所產生的陌生,我們只需觀察,給予協助。但如果只是抗拒、排斥或表現異常,就可能必須加以輔導了!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適應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您可以多多讓孩子有外出的機會,鼓勵與友伴共玩與合作的態度,使幼兒漸漸去除封閉的心理,開展開闊的心胸,加上語言能力之輔助,不但增加見識更可以豐富生活。
  3. 情緒智商:也就是EQ,也許,您不禁問幼兒也要學習好的情緒智商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我們在生活中,常看到許多不好的情緒示範,幼兒看在眼中,十分容易模仿,再加上今天可能身體不舒服或挨罵了,自然無法有理想的表現。所以,情緒EQ是要靠培養與控制的,始能使情緒平和自然,緊張的情形就可以改善了。父母要注意平日自身態度,不要動不動生了氣就打小孩,或嚇唬孩子,這樣既無法解決事情還容易製造新的問題呢!
  4. 家庭影響:幼兒出生接觸的第一個團體就是家庭。家庭中舉凡父母親的態度是開明或權威?是強烈或溫和?是鼓勵或禁止?都會影響孩子表現態度的積極與否。當然,孩子本身的排行,是否為獨生亦或家庭成員的多寡均是可能影響的因子。我們常害怕生養過多的孩子造成的壓力,也害怕獨生子女容易孤僻、驕縱,因此,聰明的父母,應在此視情形調整管教的方式,以收最好之效果。
  5. 學校影響:我們常說學校是社會的縮影。學校、老師、友伴的互動,常是關鍵,這包括了老師的態度,友伴的群體共處,有些老師忽略了給予機會,造成幼兒沒有機會,對自我信心不足,或是,老師對幼兒缺乏鼓勵及耐心。在友伴上,則會出現爭奪、打架、小團體的不良因素,使幼兒受到排斥,害怕受到恥笑所造成的膽怯、怕生。父母親在孩子上幼稚園後,便要留意下課後的表現,是否能愉快談及學校之種種,如果出現拒絕或不快樂的情緒時,便要注意。
  6. 健康情況:身心健康的幼兒必定是樂觀積極的,「小輝是家中的老二,因為姐姐總是漂亮又會唱歌,在家中十分討人喜歡;相反的因為小輝正在換牙加上本來就不怎麼討喜,因此大家在一起時,眾人的焦點是不容易出現在他身上的,久之,小輝便養成孤僻、內向的性格。」像小輝的際遇正如同醜小鴨般,渴望獲得接納與展現的契機,所以,如果說孩子瘦弱不健康,又不積極參與團體,的確會有惡性循環。父母親在注意孩子身高、體重等外在健康時更應重視心理的健全,讓他成為自信、活力、樂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