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不能使孩子快樂

2010080810:08

 

        有不少朋友為著他們那些整天吵著要買東西的孩子傷透腦筋,小時候想買玩具,買各種沒營養的垃圾食物,大孩子就會要求那些時麾流行的商品或流行服飾以及「別人都有,我也非有不可」的電子產品。

  這些朋友很羨慕我,好奇我的兩個女兒為什麼從小就不會被這些五光十色的商品所引誘?從來不會跟著同學比時麾,追求流行時尚?

  我想,在具體生活習慣方面,因為家裏沒電視,所以不會被許多電視廣告、商品行銷所誘惑,而且她們除了寫作業的需要之外,幾乎不會花時間在網路或電子遊戲中。我們儘量養成孩子閱讀、運動的習慣,參加好的社團,認識一些好朋友一起在大自然裏玩耍探索。

  我相信一個有信心、意志堅定,而且覺得對生活有掌控權的孩子,就比較能夠抗拒我們這個無所不在的商業行銷或同儕的炫耀或比較的壓力。

  讓孩子與電子媒介保持相當距離,善用電子媒體成為學習的利器,而非整個生活被電視、網路與電子遊戲所控制,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卻不太容易。

  因為在這個時代中,許多家長不放心孩子在外面玩,怕壞人多被誘拐,也怕交通意外的風險,當然更怕結交到壞孩子結黨結派,所以孩子待在室內的時間愈來愈長。但是電子螢幕雖然可以輕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是它們絕對不能成為孩子們的電子褓母,當孩子沈迷於電子世界時,很容易變成整天想要購買東西,而且愈來愈不快樂的人,因為這個電子世界的基礎就是商業利潤,看似免費的網路或電視節目,卻在我們很難察覺下,利用各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勾引起孩子購買的慾望。

  經過各種心理學家與行銷人員設計出來的廣告,對我們潛意識的影響非常大,孩子真的很容易受到廣告的左右,潛意識往往會戰勝理性的思考。

  除了電視廣告之外,街頭的看板,捷運車廂裏的海報,雜誌,紙袋,包裝紙…..到處都是商品廣告,除此之外,網路的廣告更是厲害,除了廣告時間可以無限長且持續之外,加上病毒式行銷或遊戲式廣告藉由輸贏的情緒變化,使孩子與商品的品牌產生心理連結,這也是我相當擔心的地方,孩子從小就開始追求品牌,追求物質。

  因為廠商要賣東西,所以總是說服孩子,你擁有這東西後才會快樂,換句話說,如果你不買這項商品就會很不快樂,而且廠商要不斷地賣,所以永遠會有新奇的東西出現,你就必須不斷地購買才能確保快樂。

  可是,事實卻適得其反。有許多研究很明確的顯示,物質購買慾望與孩子的自我肯定密切相關,物質觀念愈重的孩子自我肯定度愈低,往往在意自己擁有多少東西的孩子,會覺得自己比較沒有價值,比不上別人,換句話說,向外追求滿足的孩子,內心非常脆弱。

  也有調查報告表示,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愈多,要求買的東西愈多,也就是說,孩子愈常接觸廣告訊息,物質慾望愈強,慾望強的孩子往往也不快樂。

  我認為孩子並非天生就是物質主義者,孩子的價值觀是後天形成的,現代的孩子長期暴露在各種廣告訊息中,當然會從這些螢幕裏形成他們的價值觀,因此父母一定要非常小心看待這些圍繞在孩子身邊的媒體。

  除此之外,我們也要與孩子溝通如何用錢,並且教導價值的選擇,報酬與代價的意思,讓孩子瞭解什麼是分享,如何儲蓄,也就是金錢在生活中的意義。

  物質不能使孩子快樂,孩子需要的是友誼,以及與父母親密的關係。在這個消費時代裏,如何教導在廣告訊息與誘惑中生活的孩子,恐怕是現代父母全新的重要課題
引用:http://blog.chinatimes.com/sow/archive/2010/08/08/526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