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種遊戲克服感覺統合障礙

2011052101:17
         
                                                                                              

台灣社會高度都市化的結果,剝奪小朋友「玩」的空間及機會,進而使不少小孩都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困擾。所幸,要增進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並不難,只要花點時間,陪寶寶玩點小遊戲,很容易就可以達到目的,而且邊玩,還可以邊促進親子關係喔!

您的寶寶很「龜毛」,不喜歡別人碰觸?還是個性孤僻,很難交到朋友?抑或是平衡感很差,經常跌倒?那麼您得提高警覺,趕緊動手開發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否則待寶寶長大後,想後悔,可來不及囉!

Part1.感覺統合啟蒙 營造和諧人生

臨床上有些潔癖的媽媽,經常讓寶寶處於極完美的環境,寶寶不能在地上爬、身上不容許一點小污垢、不准旁人抱等,這些看似對寶寶有益的環境,反而是造成寶寶感覺統合失調的主因。親愛的媽咪,偶爾讓寶寶接觸一些「不太完美」的事物吧!玩些無傷大雅的小豆子、小砂子,反而可以創造出感覺很「完美」的寶寶!

何謂感覺統合?

爸比、媽咪來上課囉!身為現代寶寶的家長,您不能不知道什麼是感覺統合,否則擔誤寶寶啟蒙的黃金時期,可就糟了!何謂感覺統合?適健復健科診所職能治療組長張旭鎧說明,感覺統合就是神經發展的過程。簡單來說,即人類受到感官刺激,經由大腦統合,最後做出反應的歷程。其發展程序包含:聽覺、前庭覺、本體感覺、觸覺及視覺等部分。

千萬不要小看感覺統合的重要性!倘若寶寶這項能力發展不全,可能會在集中注意力、組織、自制力、學業學習、抽象思考、身體與大腦的單側專業化,與理解等能力,及自尊心、自信心等出現障礙,並影響往後的課業成就及人際發展。為了讓家長有更深一層的認知,將各種感覺失調可能造成的影響列於下:

1.聽覺

聽力對寶寶有重要的影響力!倘若寶寶的聽覺發展不完全,可能影響大腦的接受能力,進而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及注意力等。舉例來說,當您叫喚寶寶,但寶寶卻時常沒反應,就有可能是聽覺受損。

2.前庭覺

前庭主宰人類的身體平衡感,與重力安全感,如果前庭不夠敏銳,可能會影響身體的感覺、身體雙側協調及手眼協調,進而產生容易暈車,或是為了滿足大腦的需求,不斷地跳躍,卻不會感到疲累等反應。

3.本體感覺

本體感覺影響人的肌肉張力及姿勢,與人的動作計劃能力有絕對的關係。缺乏時,孩子可能會懶的動,例如坐著時,會用手支撐頭部;爬樓梯時,會有執行困難,不知該先抬那隻腳等。

4.觸覺

觸覺發展主要是藉由吸吮、吃等,母嬰親情及觸覺快感,來獲得滿足。寶寶如果觸覺發展有困難,可能會在活動度、注意力、情緒穩定上出現困難,呈現的表徵有:挑剔衣服、不喜歡人碰觸、不敢接近人群等。有些嚴重的寶寶可能會產生觸覺防禦,假設您輕碰,寶寶也會覺得痛而反抗。

5.視覺、嗅覺、味覺

喜歡用聞的來辨識東西、對味道有特別的偏好的孩子。

感覺統合發展重點


「七坐八爬」是耳熟能詳的幼兒發展階段口訣,而「八爬」正是感覺統合發展的重點。許多家長擔心寶寶在地上爬會弄髒身體或受傷,所以直接省略這個步驟,但您可能不知道,爬對寶寶手腳的觸覺刺激很有幫助。

張旭鎧表示,人的大腦會針對爬行時所接收到的刺激,做整體的比較、整理,進而促進腦部的發展。所以聰明的父母,在寶寶不斷學習新事物的同時,應給予其充份的刺激,給其大腦足夠的學習機會,才能培養出聰明的寶寶!

至於家長何時才會發現寶寶有問題?大體來說,從寶寶八個月至一歲起,是其大動作發展的主要階段;到了三歲起,主要發展重點則為轉為精細動作、小肌肉及認知等。而一般父母大約會在寶寶二歲左右,與其他寶寶接觸較頻繁時,才會發現寶寶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

感覺統合失調 原因大剖析

寶寶為什麼會感覺統合失調,張旭鎧分析原因有二:一為遺傳,二為環境。首先來談遺傳因素,先天性的輕微腦部受傷,也可能造成感覺統合失調。所幸,人類的神經具有可塑性,所以70%的患者,可經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來改善。

其次,現代父母較為繁忙,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小朋友,但為了安全因素又必須將小孩侷限於一處,使其失去探索世界的先機,進而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此外,不少新生代的父母對小孩過度保護,也是原因之一。家長因擔心小孩在地上爬會割傷,爬高、倒吊會跌倒、摔傷,其實只要環境許可,且確定在安全範圍,就不需刻意阻止小孩玩,讓小朋友自由發揮,反而才是對的喔!要知道小孩也有玩的權力!

Part2.玩出好人緣

來玩遊囉!想訓練寶寶,玩遊戲是最好的方式!從遊戲中悄悄地訓練各種技巧,寶寶反而會樂在其中,想培養感覺統合能力,一點都不難,只要運用身邊一些垂手可得的小工具,六個月後,就可以明顯看出成效!

1.擺盪遊戲:(01歲起)

從寶寶出生起,就得開始訓練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只要由家裡的長輩將孩子抱在懷裡輕輕地搖晃,就可以達到刺激前庭、改善平衡反應、增加肌肉張力的效果。等到寶寶一歲大左右,就可以找一條大毛巾,並將孩子置於毛巾中間,由爸爸、媽媽各拉住毛巾的一邊,輕輕搖晃。

2.丟接球:(13歲起)

寶寶一歲時,可將直徑約20公分的橡皮球,放在孩子的面前,並鼓勵孩子主動伸手拿球;待寶寶二歲後,就可以玩進階遊戲,即使用2030公分的橡皮球,然後與孩子間隔約2公尺,分別坐於地上,用滾球的方式與寶寶玩傳球遊戲。寶寶三歲就可以完高階遊戲,將您與寶寶的距離拉長至35公尺,並改以彈跳的方式傳球。如此一來,可以改善寶寶的手眼、雙側,及視覺追蹤的協調性。

3.地面探險:(12歲起)

僅需不同材質的拼裝地毯,就可以提供寶寶觸覺及本體覺刺激,有助於改善其動作計劃能力。玩法很簡單,寶寶一歲時,就可以在家裡佈置各式不同材質的地毯,讓寶寶在地毯上爬或走,或從事任何遊戲,讓寶貝接受不同材質的刺激。等到寶寶二歲起,媽咪就可以做難度稍高的設計,將地毯高度任意變化,讓寶寶在不同高度的地毯上,從事各種遊戲。

4.鏡子遊戲:(2歲起)

從寶寶二歲起,就可以開始玩模仿遊戲。藉由孩子模仿父母動作的過程中,可藉機讓寶寶認識自己的身體,及區辨左右方向,這對寶寶的觀察,與動作計劃能力有長足的進步。不過,一開始不要太難,應從一隻手開始,再進展到全身,以免動作太複雜,寶寶一時記不清,而產生挫折。

5.疊積木:(23歲起)

自寶寶二歲起,就可以開始著手進行精細動作訓練,工具是約5公分立方的積木,讓寶寶嚐試用一手或兩手將積木疊高即可。待寶寶長大些,到了三歲,就必須換小一些的積木,約3公分立方來訓練,讓寶寶試著使用積木,進行疊高或創作遊戲,有助於改善手眼協調,並可順道訓練寶寶的創造力,及注意力,一舉數得。

6.跳格子:(3歲起)

現代都市寸土寸金,孩子遊戲的空間大大縮減,想玩跳格子遊戲,似乎不是容易的一件事。不過,也有變通的方式,不能在戶外玩,換個地點在家裡也可行,只要運用家裡的拼圖地墊,就可以享受童年。玩法很容易,將每塊地墊放置於地,並固定,注意喔!每塊的間距需為2030公分,然後就可以讓寶寶用跳的方式踩地墊,很有趣吧!這對baby的空間概念訓練,及本體覺刺激,都相當有幫助,不妨多進行。

7.打鼓遊戲:(3歲起)

使用最簡單的工具──手,也可以玩出興味!在不同材質上拍打,然後請孩子模仿。遊戲進行時,可配合節奏,先在某一器材上連續拍打一次或二次,接著再換拍另一項材質製品。有順序地進行,可一併訓練寶寶的記憶力、動作計劃能力,此外,因使用的材質不同,也可增加寶寶的觸覺刺激。

8.沙箱:(3歲起)

動手製作沙箱或豆豆箱,並不如想像中困難,裝放家電用品的小箱子就很好用。為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可發揮美術創造力,將空箱子的外表好好裝飾一番,愈有想像力愈佳,或者可讓寶寶自由發揮,自己試著替箱子穿衣服。準備完成後,在小箱子中,藏放筆、鑰匙、小豆子等,讓小朋友閉著眼睛,以手找出東西,並猜猜看是什麼?在尋找及觸摸的過程中,可增加寶寶的觸覺刺激,增進觸辨覺能力,及注意力。

9.黏土創作:(3歲起)

讓寶寶親自動手,製作屬於自己的小玩意。買一包黏土,含各種色,讓寶寶發揮觀察力及想像力,用黏士捏製動物,或其他感興趣的小東西。製作時需靈活運用手部動作,對寶寶的觀察力、精細動作及雙側協調,都有不錯的幫助。

10.手指畫:(4歲起)

寶寶的手偶爾弄髒了,先不要急著罵人,其實這也是訓練寶寶觸覺刺激的一種方式。找一天晴朗的好天氣,不管身上的顏料有多難洗,盡情地和寶寶一起玩一場色彩遊戲。拿些水彩顏料,沾在手指上,就這樣輕鬆地畫一幅美麗的畫作吧!除了觸覺刺激外,空間概念及注意力也一併訓練完成,絕對值得。

 

 

 

 

 

 

 

 

 

 

 

 

 

 

 

 

 

 

 

 

 

 

 

 

 

 

 

 

 

 

 

 

                        

 

 

                                                                  來源: ADJ網路控股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