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颱風季即將相繼到來,往年接連的雨水總是把污染物沖入水源區,在台灣部份地區更將因此造成水質異常或原水濁度偏高,影響國人的飲用水品質。
二次淨化 最後防線把關 飲水更安心
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指出,全世界有80%的疾病是起因於飲用被污染的水, 往年在連日豪雨過後,因水質濁度升高,會有微生物污染風險。為了維持自來水的出水品質,可能會增加氯消毒的份量,但卻產生了總三鹵甲烷之致癌性消毒副產品,由於總三鹵甲烷屬揮發性物質,因此在煮開水的過程中,只要待水煮開後,打開蓋子多煮三到五分鐘,水中的總三鹵甲烷濃度可望降到最低,口感及味道也會更好。
若想進一步捍衛飲用水安全,在夏日雨季高峰前,建議民眾可先備妥淨水設備以控管水質。 自來水是台灣人最主要的飲用水來源,即使自來水水源已有相當的品質,但從自來水廠一路到水龍頭的管線,只要途中水管、水塔、蓄水池的使用有任何一個環節出差錯,不論是受到污染還是久未清潔,若未先經妥善處理水質就直接飲用,對健康都將產生威脅。因此,為了二次淨化水質,家中的淨水設備就是”喝“護家人健康的最後一道防線。
少量分次 喝水更聰明
炎炎夏日,除了水質問題,更多人面臨的問題來自於冰水傷身及流汗帶來的口渴。在夏天雖然大口喝冰水很暢快,但冰水與體溫的差距過大,大量的冰水更可能造成心血管系統暫時性的失調及諸多問題。一般人總是等到口渴時才開始喝水,但當有口渴的感覺產生時,身體已經是「脫水」的狀態,這時候喝水不但解不了身體的渴,更容易因想補充多些水分而一次灌了太多水,反而造成水中毒等病狀。
因此,喝水也要掌握時機與份量。最好的喝水時間在早上起床後,空腹喝一杯250c.c.的溫開水,能幫助腸胃蠕動也能排除體內的毒素。常有缺水問題的上班族若因開會、工作繁忙而導致水喝得不夠,只要準備一個1000c.c.的溫水瓶,就能利用瓶身刻度讓自己掌握飲水量。
喝水要慢慢地喝,每次120c.c.到250c.c.,避免喝得太快刺激胃酸分泌過多。而許多民眾在用餐時都有喝水喝飲料的習慣,但若在進食的同時邊喝水,會沖淡口內的消化液,影響消化功能,最佳的喝水時間是在飯前半小時前及飯後一小時後前。
中國的養生聖經《黃帝內經》更以十二時辰養生法說明了早上五點到七點間要以喝溫開水為主,九點到十一點之間要適量喝水、適時活動,下午三點到五點之間則需多補充水份,以促進泌尿系統的代謝。入夜後,身體循環變慢了,睡前一小時內就最好別再喝水。
小小一杯水,雖然無色無味,但喝對了,就可以帶來健康!喝水,也是一門大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