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懂的異位性皮膚炎知識(治療篇)

2010102721:53
 

「治療的最高境界,是用最少最簡單的藥物,達到最佳控制效果,」醫師認為。早期有效治療,能穩定病情,增加青春期後痊癒的機會。

異位性皮膚炎成因複雜,治療也需要多管齊下,除了藥物之外,生活中避免惡化因素,做好皮膚保養,並配合〝乳鐵蛋白〞或〝益生菌〞長期服用,才能打破「癢→搔抓→濕疹發炎」的惡性循環,減少發作。

要記得,不管使用哪一種益生菌-乳鐵蛋白,一定要至少使用120天的時間,使細胞轉換,讓自己提昇自己的免疫系統,才能夠對抗過敏原的入侵,益生菌-乳鐵蛋白不是藥,所以剛開始一不會看到什麼療效,但你會慢慢發現,體質改變了。

1.外用藥物

包括消炎用的類固醇和非類固醇藥膏,改善乾燥皮膚的保濕劑如尿素,及止癢藥膏。

類固醇並不可怕:

傳統是以不同種類的類固醇藥膏治療,「類固醇還是臨床上最有效的藥膏,」朱家瑜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急性發作時,類固醇可以迅速抑制,但長期使用的確會出現皮膚萎縮變薄、色素改變、長毛、毛囊炎、微血管擴張等副作用,令不少家長聞之色變。

「類固醇用得好可以救命,濫用就是毒藥,」具有中西醫背景的鄭慧滿認為,目前使用的類固醇藥膏,從超強效到弱效一共可分為七級,必須根據濕疹的狀態、部位,及患者的年齡評估用藥,劑型、劑量也因人而異,只要依醫師指示,即可降低副作用影響。使用時應注意:

1.遵守塗抹藥量和次數。不可自行打折,例如有些人自作聰明把擦2次改成擦1次,療效降低,一直擦不好反而帶來副作用。但也不能把類固醇當保養品,擦比較多次不會更有效。

2.不要自行購買使用。每次發作狀況不同,使用的類固醇也可能改變,不嚴重卻買了強效類固醇來擦,得不償失。

3.如果在意副作用,一定要跟醫生溝通。很多家長對類固醇知識不夠,又不敢問醫生,任意停藥或減藥,都會惡化病情。

4.正確擦法:藥量以病人手指一節塗完一個手掌面積為準,把藥膏點在濕疹上,輕輕塗開兩三下即可,不要搓揉皮膚。沒有發炎的地方擦保濕品即可,不需要擦藥。

原則上,出現紅疹、發癢、流湯流水代表急性發作,需要擦藥膏。單以濕疹面積分,病人的一個手掌是1%,如果面積超過30%就是中重度,30%以下則為輕度。

因為皮膚厚度不同,臉部通常擦輕到中效的藥膏,中效到強效的藥膏則擦在身體上。

■外用藥新選擇:非類固醇局部免疫調理藥膏(普特皮、醫立妥)

<目前臺灣只有一支針對嬰幼兒專用的異位性皮膚炎軟膏-〝癒膚炎〞 ..97年7月1日已上市~我的寶寶也有擦拭唷~效果還不錯>

新一代外用藥膏可以直接抑制皮膚的免疫反應,改善中重度病情,輕度症狀也適用。朱家瑜建議,免抑制劑藥膏適合長期間歇性使用,可以預防大發作。病情回到低幅波動時,擦保濕劑即可,發作初期時改擦免疫抑制劑藥膏,迅速解除症狀;如此可以避免病情嚴重到高峰,甚至「一年不會用到類固醇。」

不過目前健保只針對中重度患者提供給付新一代藥膏,輕度則需自費使用。

■止癢藥膏手邊常備

嚴重發癢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最難忍受的症狀,常見愈抓愈癢、愈癢愈抓而惡化病情。

止癢藥膏不含類固醇,擦起來涼涼的,「儘量多擦可以增加效果,」醫師建議,只要癢就擦,逐漸改掉抓癢的習慣,能預防嚴重濕疹。尤其教小孩子自己擦止癢藥膏,家長會輕鬆很多。

2.口服藥物

包括止癢的抗組織胺及口服用類固醇等。

口服類固醇由於副作用大,通常只在病情極嚴重時短暫使用,由於會影響兒童生長發育,必須特別謹慎,「我幾乎很少用在病人身上,」朱家瑜表示。

因口服類固醇效果強大迅速,有些「短視近利」求快好的人,會讓醫生下藥猛,「覺得這個醫生很有效,卻不知道長期下來可能吃了很多類固醇,」醫師感嘆,和病人溝通如何長期控制病情其實更重要。

第一代抗組織胺藥效較強,但會有嗜睡作用,第二代雖不會嗜睡,但效果也比較差。因此醫師會建議晚上睡前服用第一代抗組織胺,不會影響白天作息,也能幫助減輕睡眠時無意識的搔抓。

異位性皮膚炎的口服藥有好幾種,醫師開藥時可以問清楚,認為藥物就一定有類固醇不敢給孩子吃,反而延誤治療。

                                                                                                                              康健雜誌8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