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寶寶的身高,媽媽們肯定從寶寶出生時就開始關注了——我的寶寶生下來身高是多少?一周能長高多少?第一個月就能長這麼多嗎?3個月的寶寶為什麼和其他寶寶不一樣呢?在醫生說的身高範圍內就是標準的嗎?身高肯定是受遺傳影響嗎?還有以下我們就來說說關於身高的件事:
1、生下來的身高和今後的有關係嗎?
寶寶生下來的身高大多在48釐米_52釐米之間,有些早產寶寶因為媽媽孕期較短,所以沒有達到這個數字,但不用擔心,隨著寶寶出生後旺盛的食物需求得到滿足,寶寶在生長發育方面會逐漸趕上其他新生寶寶。有些寶寶因為出生時個頭就比較大,所以他的身高也比其他寶寶大一些,不過有時候這類寶寶在出生後的指標會逐漸和標準趨向一致。
●身高,醫生也稱身長,是衡量寶寶生長發育是否達標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
2、身高受哪些因素影響?
身高受遺傳因素影響,這是大家都有的共識。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又會發現,現在很多寶寶的身高都比以前提高,像買車票的最低身高限制就在不停地上升,這也跟現在的營養大幅度的提高有關係,吃得合理、善於搭配,讓寶寶在第一年就能長得結實、個子高。
不過,要是寶寶老是生病的話,那就會影響到他的身高。因為生病時的寶寶胃口不好、食慾差、進食少,營養吸收得也少,加上身體因為生病而消耗掉的營養,就會使發育延後一些。如果病程短、病癒快,病的次數也少,那還能夠在病後迅速恢復,相反,則有影響。
睡眠對寶寶的身高也有實際影響。常聽一些媽媽抱怨:寶寶精靈古怪,聰明是聰明,就是不太愛睡覺。實際上,我們知道,熟睡後腦垂體上分泌的生長激素會對長身體有效果,而每天10點以後的生長激素分泌得最多,所以寶寶最好在10點以前進入熟睡狀態,8點半到9點就是比較好的上床時間了。
3、身高標準範圍
在兒保所的體檢室,常會有身高、體重等有關寶寶生長發育的標準貼在那_。媽媽會比對自己寶寶的資料,如果發現不相符合,就會非常苦惱,而醫生常會告訴這些媽媽,寶寶的生長指標還是在標準範圍內的,不需要太緊張。媽媽們很想弄清楚,什麼樣的資訊才是標準範圍內的呢?
其實,在每個標準資料的上下2個標準差範圍內的寶寶,他們的生長指標都是符合規律的。而每一個月齡段的標準差又是不同的,掌握在醫生手中,所以,媽媽只要瞭解到寶寶是在標準範圍內的,就可以了。媽媽還要告知醫生的是,寶寶是否是早產兒,這會影響到醫生的判斷。
4、第一年是個奇蹟
寶寶第一年會從一個只能躺著的小嬰兒,發育成會爬、會站、會走路的小傢伙,真的可以算是個奇蹟了。在第一年末,他將會比出生時長高一半甚至更多,這比他以後的任何一年都要厲害。而在前六個月他能長15釐米,後半年他也能每月長1.5釐米或更多。嬰兒期是和青春期一起成為寶寶長高的兩個高峰。
5、第一個月長得更快
一般在滿月時,男寶寶的身高會在54.5釐米左右,女寶寶的身高會在53.5釐米左右,這個月寶寶長個3_5釐米是沒有問題的。
6、關於春季長高、秋季長重的說法
這個說法是有其一定道理的。春天萬物生長,周圍到處可見生機盎然的景象,寶寶新陳代謝旺盛,吸收、消化能力強,所以春天、特別是5月,寶寶生長速度最快。專家分析,這可能與環境溫度和紫外線強度有關。那麼,春天的時候,大人可一定不要錯過為寶寶“助長”的絕好機會。
7、合理運動讓寶寶更有活力
對小寶寶來說,做做主被動操就是他們的最好運動。寶寶 一兩 個月的時候,只會手腳亂蹬,大人可以輕握住他的小手小腳,進行上舉、平放、抬高、輪換屈體等動作。寶寶大些時,他會領會大人的意圖,跟隨大人的手勢進行活動。在洗澡之後進行,會讓寶寶感到更開心。
合理的運動還包括咀嚼的練習,它讓寶寶的嘴部肌肉得到發育,別圖省事讓寶寶用大流量的奶嘴,也別偷懶把輔食和奶和在一起餵給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