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怡宏醫生
在2005年周怡宏醫師所進行的一項嬰幼兒發展現況調查發現,健兒門診中的0-3歲嬰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呈現偏低現象,這項研究使用嬰幼兒全方位發展評量表,對於在健兒門診中的孩子,了解他們在不同年齡的生活自理能力。
這項調查所用的量表是參考以下幾個來源,包括貝萊氏嬰幼兒發展量表(BSID)、夏威夷大學兒童早期學習能力量表 (HELP)、王天苗所編著”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以及黃惠玲所編”零歲至六歲兒童發展篩檢量表”等綜合編寫而成。目的在於評估嬰幼兒的五大發展領域- 感官認知發展,動作技能發展(粗動作),動作技能發展(精細動作),語言溝通發展,社會互動發展與生活自理能力等項目。題目的設計是依照不同年齡範圍,給予2-3個題目請媽媽或照顧者回答,例如15-16月能否自己拿杯子喝水、以及自己用湯匙進食(會灑出);21-24月能否脫下來未扣釦子的外套、以及會用語言或姿勢表示要尿尿或大便;28-30月能否白天控制大小便、以及會拉下褲子準備大小便;34-36月能否自行大小便、以及能解開一個或一個以上之鈕扣等。
此一研究結果顯示13-18個月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未能通過得比率為 36%; 19-24個月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未能通過得比率為 29%;25-36個月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未能通過得比率為 32%。也就是說,在國內約有三成左右的三歲以下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養成不足,造成此一現象的主要理由即是照顧者沒有提供足夠機會給孩子練習,凡事都為孩子服務周到,也相對剝奪了孩子手眼協調運動的訓練、也減低了孩子在生活能力上的自我成就感。對於日後進入幼兒機構的事前準備,會形成家長的過度焦慮、老師的教學困難、以及孩子在適應團體生活上的心理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