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面對挫折,迎接挑戰,調適壓力

2010121300:50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因為課業上的挫折與挑戰,因為成績不好,課業上有壓力,有負擔而鬱鬱寡歡,而其他孩子卻能振作起來,重整旗鼓,努力不倦?為什麼有些學生因而被捲入失敗的漩渦,而其他孩子卻對成績不佳顯得有所準備,繼續努力追求佳績?為什麼有些孩子在課業的壓力下,一蹶不振,而有些孩子卻生氣勃勃,迎向眼前的挑戰?我認為答案就在學習的韌性。



相信學習韌性和每位學生都有切身關係,因為每位學生在學習生涯的某個階段,多少會經歷到成績不佳,感受到壓力,負荷過重的情況。多數時候,挫折和困難不會從學生生活中銷聲匿跡。我們甚至可以說,壓力是充滿競爭的學校體系中的一種現實,所以,結論是,所有學生都需要具備學習的韌性。



沒有完美家長這回事,這ㄧ點大概也適用於所有的人際關係。我們都是平凡人,所以如果你能做到正面導向的人際關係,那很棒。當然,某些關係可能進展得比其他關係更好些,然而,不管像這類的改變多麼微不足道,只要是導向正面發展,那就很好。(當孩子以前曾經輟學之類的),如果親子間的關係僅只是讓孩子不好不壞,原地踏步,那你已經做得很好了。也許要緊的是,你已經讓孩子進入良性循環中,他也許因此而更能接受某些日後會進入他生命中的重要人物的影響,甚至因而有更大的收穫。



最佳的親子關係似乎是經由開明的管教方式發展出來的。開明的父母明確而強勢,但卻是以一種支持孩子,並且公平的方式。在有需要的時候,他們頗具彈性,在必要的情況下,他們會調整規定;他們會對孩子解釋規則及其背後的原因;他們會確定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但又會提供孩子達成目標所需的支援;他們很有自信,也會提供孩子正面的建議,好幫助孩子也具有自信;他們專注於把事情做好,並注重孩子的專長勝於孩子的短處;他們無條件愛孩子,但又十分清楚的讓孩子知道,他們並不支持哪些行為;他們找尋能建立並堅定孩子的機會,而不是找機會指出孩子的缺點和問題。



從與青少年的交談中我發現,尊重在人際關係中很重要,能夠激勵孩子。孩子對一位他們認為尊重他們所思、所言、所行的成人,會很願意花時間和他們相處。要贏得年輕人的尊敬,其實沒什麼別的祕訣。這當然不表示你得要迎合孩子所想、所做的每件事情。學生告訴我,他們不介意老師或父母不贊同他們,或是禁止他們做某些事情-只要師長能和和氣氣,公平而誠心的聽聽他們對事情的想法。




多鼓勵,少操縱。有些 家長和 老師能激勵年輕人追求極致。他們很支持孩子,對孩子有正面的期待,幫助孩子從錯誤中學習,注重鼓勵,允許孩子探索自己的才能與長處,並且相信每個年輕人都有能力達成自己的潛在能力。這是所謂用「激勵」的方法來鼓勵孩子與青少年。



而有的 家長和 老師則會操縱孩子,讓他們不犯錯。當孩子表現不佳時就斥責他們,孩子犯錯就非常嚴厲。他們認為,除非一直要求孩子,否則孩子不會有好的表現,而且他們會敦促孩子朝父母認為對孩子最好的方向發展。這是所謂用「操縱」的方法來刺激孩子。



朋友因素:抗拒朋友的負面影響


在和許多學生及老師的交談中,我發現有一件妨礙學生學習動機的事,那就是他們害怕自己的努力和成績會超越其他學生。他們不想讓自己看起來太用功,因為這會讓他們看起來像個踽踽獨行的學究,這樣一來,他們在社交上就有受到排斥(social rejection)的危險。這就表示,很多學生必須在付出足夠的努力過關,但又不能太努力以致被視為一個「用功」的學生之間,小心翼翼的取得平衡。



在更極端的例子中,這會演變成「做個笨蛋很酷」的問題,特別是在男孩子當中,成績不好其實會變成一種地位的象徵。做個笨蛋很酷,是一石兩鳥的法子。首先,這是一種獲得朋友認同的方法。其次,這是一種不需努力的方法。所以如果有學生考壞了,這就怪他們不努力,而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不聰明。



要處理這些問題,很重要的是,要降低孩子在自我價值與從朋友那裡所得到的認同之間的關連。孩子越是把自我的價值感寄託在朋友的認同上,他們在學校裡努力用功的意願就越受影響。不過,如果孩子的朋友都充滿學習動機的話,這就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似乎會彼此激勵。上述的關連性,在孩子的朋友缺乏學習動機,甚至對學校反感的情況下,比較會成為問題。這會導致孩子表現出類似的行徑,特別是當孩子對課業不感興趣的時候。



參與學校活動。參與學校及學校活動的學生比較有學習的韌性。在課外活動那章,我討論過課堂外的活動,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成就所扮演的角色。那些研究顯示,參與學校活動(ㄧ)增加學生對學校的認同,還有(二)發展對成績有正面影響的學習技能。我認為參與學校活動對學生處理挫折,面對挑戰和困境的能力也有相同的成效-而這就是學生學習的韌性。



學業有成。我自己的看法是,學業有成能讓孩子避免某些危機。就這層意義而言,成功是一個真正的保護因子。在學習動機那章,我仔細列出在孩子的生命中打造成功的策略。



培養學習韌性的五個步驟

學習的韌性不會無緣無故自己冒出來。我們發現,那些具有學習韌性的孩子,透過幾個步驟,幫助自己面對挫折和挑戰,在多數情況下,他們不用多加思索就會這麼做。教授那些自己無法從挫折中恢復的孩子這些步驟,對於培養他們的學習韌性,真是極度重要。



步驟ㄧ。學生很實際,很正確的認清危機所在。毫無疑問的,處理危機最好的辦法就是,當危機來臨時,一頭把它頂開。要做到這點,學生真的必須成為在危機壓頂之前就能確認危機何在的專家。這表示,學生要能預先看到即將到來的考試,要繳交的作業、功課,而且要找出可能會發生問題的地方。例如,自己對重要的功課拖拖拉拉會成為問題,或是考試那天你可能覺得身體不適等。想到將來的成績和考試等狀況時,孩子必需很誠實的面對自己。



步驟二。學生指認及啟動能抵消或是減低危機的負面影響的保護因子。
危機一旦被確認,孩子就能決定某些能幫助他處理危機的保護因子。這些因子可能包括,依賴自己的人格特質(例如,自信、自我控制、冷靜、全力以赴),或是衡量朋友、家庭、學校等方面,能幫助他處理危機的因素。然後孩子就可啟動這些保護因素。



步驟三。保護因子發揮功能,幫助學生處理危機。
一旦孩子的保護因子啟動了,就能讓孩子有動力,能幫助孩子有效處理危機。



步驟四。孩子看出保護因子的價值,然後進一步改善這些因素。
一旦運用保護因素對孩子有好處,非常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體認到這些保護因子的價值,還有這些因素如何在處理危機的過程中發揮效能。如果改變是必要的話,改變與調整這些保護因子也很重要。例如,假設保持冷靜,處之泰然,是孩子所啟動的保護因素,孩子可能發現,某種獲得冷靜的方法很有幫助,而另一種方法則對去除焦慮不太管用。在這種情形下,孩子下次可能會看重第一種方法而不是第二種方法。



步驟五。當新的挑戰產生時,孩子會致力於不斷改良與運用保護因子。
最後,孩子必須知道,學習韌性的過程是持續進行的。必須面對的挑戰不斷,所以永遠需要啟動第一到第四個步驟。所以,培養學習韌性的步驟,最終部份包含了對保護因子的不斷改良。這也表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可能會運用不同的保護因子。例如,就學時,家庭和學校因素可能比較重要,但是當他們上大學念研究所時,伴侶的支持和四個C,可能就更形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