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張晴宜
諮 詢/臺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職能治療師 王秀靖
寶寶一出生便是藉由肢體動作來和他人互動,因此可運用寶寶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讓他從小就接觸「積木」玩積木不僅可以鍛鍊到寶寶的手部抓握力,還可培養他的手眼協調力、觀察力。等到寶寶較大一點,可讓他從積木中學習到數字與空間概念,訓練思維能力。手部動作的同時,腦力也在激盪著,同時可以激發出寶寶的想像力與創造力。透過積木千變萬化的結構與玩法,讓他秀出無限的可能!
寶寶多藉由動作去學習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0~2歲的兒童正處於感覺運動期。臺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職能治療師王秀靖說明,這階段的兒童通常是靠動作來學習的,他們動作技巧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剛出生沒多久的寶寶,多是本能性、無目的性的動作;而1歲時,他們的動作大部分都是具有目的性的。舉例來說,3~4個月大的寶寶拿到玩具後,經常拿一下就放開,但是8~10個月大的寶寶就會將玩具拿起來搖或敲打。因此在這個階段,市面上對這個年齡層的寶寶所販售的玩具多以可發出聲音,或是可讓他盡情搥打的設計為主。連寶寶所玩的積木,都有設計小機關,可搖出聲響、鏡面結構以及用不同形狀呈現,刺激寶寶的感官發展。
寶寶成長過程的3種特性
1.規律性 俗話說:「七坐、八爬、九發牙」,反映了寶寶動作發展的規律性。從粗大動作的發展來看,寶寶一定要先能控制頭頸部的姿態,才能夠發展出自己坐、爬行、站立以及行走。從精細動作的發展來看,寶寶一定要先能控制手臂的動作,去拿取東西,才能控制細部手指的動作,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去捏小東西。所有寶寶的發展順序幾乎都是相同的,這便是發展的規律性。
2.差異性 雖然寶寶在各階段的發展大多都是依循相同程序,但依個體的體質、遺傳等不同因素,生長速度的快慢會有些微不同,各項能力的發展也會有差異。照顧者可用「生長曲線」去評估寶寶的成長情況,若寶寶在每個時期的曲線走勢都差不多,成長速度很平穩,則不用太擔心成長速度慢的問題。但發展狀況則要靠家長更仔細地觀察孩子能力表現的差異,再去對照「發展檢核表」,瞭解寶寶的發展和其年齡是否相符。如何查詢生長曲線與發展檢核表?
◎臺北市早期療育綜合服務網(http://www.eirrc.taipei.gov.tw/)有提供這兩項資訊。進入首頁後,左欄有一項目為「觀察孩子」,點進去後會看到許多大標題,位於該頁面最下方的生長曲線表大標中,有新版兒童生長曲線及臺北市學前發展檢核表。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健康九九網站(http://health99.doh.gov.tw/Default.aspx)同樣也有提供查詢生長曲線的資料。首頁的線上健檢區塊當中有「新版兒童生長曲線」,點進去後輸入寶寶的資料,系統會自動幫您的寶寶算出生長百分位。
3.一致性 寶寶能力的發展和過去他們接觸過的事物,或(曾學習過)已經會做的事,有相關。舉例來說,有些照顧者從孩子學齡前,就拿著各類紙卡、字卡,讓他們學認字,等到他們開始上學後,認字的能力就比同儕高出一大節。而有些照顧者是從孩子尚小時就帶他們到處去玩、探險,像是去森林遊樂場攀爬、去海灘跑步、玩沙灘排球或游泳等,等到孩子長大後,在體能與動作協調方面,會表現得比同年齡的孩子優異。這就是發展的一致性,能力是靠不停的練習與學習累加的。由於學習經驗的不同,導致孩子所發揮出的能力也不同。但他們學習過的經驗是一致的。
積木玩法依年齡而定
王秀靖治療師認為,現在的積木材質很多樣,只要適當的選擇,在寶寶出生後就可以讓寶寶接觸積木。當寶寶還小的時候,照顧者可以讓寶寶看不同顏色和形狀的積木,去刺激寶寶的視覺發展。等到寶寶可自行拿積木之後,依照不同的年齡和動作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玩法。分別說明如下:
0~6個月大:可全手掌握住積木,約6個月大時可將積木握在手裡超過15秒。
7~9個月大:可用前三指拿取積木,積木未接觸掌心。
13~20個月大:拿積木時,拇指和食指的指腹會在積木的二側,或兩指呈面對面位置。
18~22個月大:可堆疊2個積木。
29~30個月大:可堆疊8個積木。
33~48個月大:可堆疊
(上述積木大小約為2.5立方公分)
王秀靖治療師指出,當做一件事或獨立完成一件事,都是經由過去經驗累加或是經由學習、重複練習後所展現出來的能力。寶寶玩積木,將一塊塊積木堆疊出千變萬化的物體,也是同樣的道理。以疊城堡為例,寶寶必須先理解城堡的概念,比方說城堡的形狀是什麼樣子,城堡中會有哪些構造或擺設等,才能用積木疊出類似實際城堡的樣貌。而對於較小的寶寶(2歲以內),可先讓他接觸不同造型的積木,同時教導他這些新事物的名稱,有了這些物體的概念之後再用一般常見的塊狀積木讓他玩,會讓寶寶玩起來比較得心應手。
如何增加寶寶對玩積木的興趣
首先,照顧者可先拿著積木,邊發出一些驚嘆的聲音(例如:哇~這是什麼!)邊說一些可吸引寶寶的語句來勾起他的好奇心。通常小寶寶對於新奇的東西會覺得很好奇,就會被吸引過來想要探查個究竟。但假如寶寶玩了一下子就馬上失去樂趣,王秀靖治療師建議,可利用一些方法來增加寶寶對玩積木的興趣,說明如下:
★單純的環境 照顧者應讓寶寶有一個固定的遊戲空間。同一時間不要讓寶寶玩太多種類的玩具。當寶寶在玩的時候,其他容易轉移寶寶注意力的東西最好都收納乾淨,避免寶寶一直不能分心。
★創造愉悅氣氛 建議照顧者和寶寶一起玩積木時,主動創造一個和寶寶互動的模式,讓整體氣氛歡愉起來,這樣寶寶在玩樂中會比較開心且專心,還可避免他一下子就對玩積木沒興趣。
★適時給予讚美 照顧者也許會發現,當寶寶在做某件事情時,會邊做邊看大人的反應。其實寶寶很在意別人對他投注的目光,或給予他的稱讚。當寶寶成功堆組完積木後,照顧者可以立即稱讚他。寶寶獲得別人的讚美後,會更加有動力去做被讚美的事,因此而做得更好。
利用假裝的概念誘導孩子玩積木
玩積木時,建議照顧者可用假裝的概念,讓寶寶對認識或不熟悉的事物有自己的想法與概念,從玩樂的過程中學習。王秀靖治療師指出,最好的方式是照顧者帶著寶寶一起玩,而不是放著讓他自己玩。舉例來說,照顧者可以在手上拿著不同顏色積木的同時,教導寶寶顏色的概念。或是當寶寶已經知道車子是什麼,可以教他如何用積木做出車子的樣子,或是將積木假裝成車子,把積木推著跑。甚至有一天,照顧者也許會發現寶寶開始自己用積木堆出新習得的事物,或是自己創造出新奇古怪的形體。藉由這些互動過程,不僅可讓寶寶學習新事物,還開啟他對外界事物的不同想像,活化腦力。
玩積木 培養10種關鍵力
★抓握力 玩積木時,寶寶必須用手拿、抓、放以及組裝等,會同時訓練到上半身手臂及手部精細動作,並能加強手部整體的力量,對於寶寶將來會運用到手部能力的動作(例如:寫字、畫畫等)會大有幫助。
★協調力 當寶寶在玩積木的時候,必須手眼協調,不僅要手到還要眼到,才能成功堆疊積木或把他們拼接起來。
★學習力 能力是經由過去的經驗所累加。當照顧者或他人教導寶寶如何玩積木後,寶寶是否會做出有如實體般的物體,和寶寶的學習能力有極大的關聯性。
★數字與空間建構能力 藉由積木的排列組合、堆疊等變換,寶寶不僅可以從中學習數字概念,還可培養出邏輯思考與空間概念,訓練思維能力。
★想像力 當寶寶認識的事物愈多,在玩積木時就愈能激發出他的想像力。有些產品還會很貼心地附上圖卡,讓寶寶可以先學習照著圖案做出類似的物體,激發他的想像空間。
★創造力 當寶寶知悉生活周遭的東西,或是開始對積木有興趣後,便會開始從積木中創造出不同的新奇事物。藉由堆疊、重組等方式,創造出你意想不到的東西。
★專注力 通常寶寶的專注力較短,無法想大人那樣持續專注於同一件事上很長一段時間。藉由照顧者適時的誘導及教學,等到寶寶開始會自己動手做後,這些變化多端的積木可以吸引寶寶的目光與帶來玩樂的愉悅,進而無形中訓練他的專注力。
★觀察力 寶寶從一開始對積木的好奇心,到開始會利用不同形狀的積木去拼接組裝,從一開始去觀察別人使用積木的方法,到後來會自己去挑出合適的積木來堆疊,這過程便需要一定的觀察力。
★挫折忍受力 對剛接觸積木的寶寶來說,要成功堆疊或建造出某種形體是需要經過無數個失敗,從中想出藉由方式去打造出心中想要的形式。過程中要有耐心,對於挫折不輕易放棄,最終才能成功。因此可培養出寶寶對於挫折的忍受力。
★解決問題能力 當寶寶玩積木遇到挫折時,照顧者不要急於告訴他正確方式或解答,應先讓寶寶自己去找出解決方法,若不行,照顧者再適時提點可從哪裡下手,讓寶寶可自行找出答案,獲得成就感。
除了上述十種能力,另外,若照顧者時常陪伴寶寶一起玩積木,或是讓寶寶和同儕一起玩,相互輪流堆疊或一起共建模型,分工、互助合作。寶寶從這些過程中,無形中便會學到人際間的互動方式與相處,培育出寶寶的人際社交能力,對寶寶未來在人際關係發展上也有很大的助益。
如何挑選積木
市面上販售著各式各樣的積木,應該如何挑選適合寶寶的產品呢?首先,應先挑選材質、塗料等使用起來都很放心的產品。若照顧者不知如何選購,可先以知名品牌為首要考量。接著依照寶寶的年齡,不同階段的寶寶適合的產品不太相同。
半歲內的寶寶較適合軟材質(例如:泡棉等)的積木,但積木尺寸不宜過小,避免造成誤食危險。2歲以下的寶寶可開始玩硬材質(例如:塑膠、木頭等)的積木,但積木的塊數不適合太多。再大一點的幼兒可玩多種類型,且體積小一點的積木。另外還要注意積木是否易碎或有缺損,在玩的時候會不會讓寶寶不小心去割傷等細節。
從遊戲中發現異常問題
玩遊戲是一種學習方式,在過程中也可以顯現出個體的能力。一般來說, 1歲多的寶寶已經會辨識爸爸、媽咪或其他周遭熟悉的人,並會和別人互動(例如:抱抱、親親、說再見等)。王秀靖治療師表示,假如寶寶已經1足歲,但發現他都不太理人,對於和別人互動也沒有興趣,一直埋頭專注在自己的事情上,自玩自得;或是在遊戲的過程中堅持要依照自己的意思做,完全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固執地每次都只用同一種玩法,且一旦這些玩法被改變就會尖叫、生氣,而且很難被安撫。這時照顧者就要注意寶寶是否有自閉症的問題。另外,若在遊戲中發現寶寶的反應不佳,或是每次在他的身後(他看不到的地方)呼喚他的名字都沒反應,持續做自己的事,也要留意寶寶的聽力或其他方面是否有問題, 應尋求 醫師協助。
寶寶一出生便是藉由肢體動作來和他人互動,因此可運用寶寶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讓他從小就接觸「積木」玩積木不僅可以鍛鍊到寶寶的手部抓握力,還可培養他的手眼協調力、觀察力。等到寶寶較大一點,可讓他從積木中學習到數字與空間概念,訓練思維能力。手部動作的同時,腦力也在激盪著,同時可以激發出寶寶的想像力與創造力。透過積木千變萬化的結構與玩法,讓他秀出無限的可能!
王秀靖
學歷:
臺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畢業
經歷:
署立基隆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基隆市學校體系職能治療師
臺北市學校體系職能治療師
現任:
臺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職能治療師
臺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技術長
來源:嬰兒與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