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3。(照片提供/林于倫、王碩釩)
▲圖1。(照片提供/林于倫、王碩釩)
▲圖2。(照片提供/林于倫、王碩釩)
文/林于倫、王碩釩
「老師,我的孩子說話不清楚,常會『臭乳呆』,同學都聽不懂他在講什麼,漸漸地就不和他玩,該怎麼辦才好呢?」
日常生活的溝通中,若口語表達出現發音異常、言語的清晰度不佳,可能會出現「說者無意,聽者有意」的情形,造成彼此之間的誤會,進而影響到人際互動和社交生活。
◎臨床中常見的構音異常有「舌根音化」、「舌尖音化」和「送氣不足」等,提供一些簡易的居家自行訓練方式,提升孩子的口腔功能和構音能力:
●舌根音化(如:「蛋」糕說成「幹」糕):由於他說話時,容易將舌頭後縮或是舌根部用力,導致許多音由舌根音「ㄍ」、「ㄎ」替代。
訓練孩子將舌頭往前擺放的方式,可讓他咬住一根乾淨吸管,並且要求舌尖碰觸吸管,讓孩子在這樣的方式下練習說話。請注意吸管不要咬太多,約莫0.5公分即可,否則孩子舌頭用力的位置可能還是會在舌頭根部(圖1)。
●舌尖音化(如:「褲」子說成「兔」子):這些孩子說話時,容易將舌頭前伸,導致許多音由舌尖音「ㄉ」、「ㄊ」替代。
訓練孩子感受舌根用力的方式,可讓孩子含住一小口水,然後讓頭部些微後仰(圖2),像在漱口一樣,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
●送氣不足(如:機「器」人說成機「寄」人):孩子說話時氣流量不足,導致許多音由「ㄐ」、「ㄗ」替代。
訓練孩子增加送氣量的方式,可隨手拿一張衛生紙,放在嘴巴前面(圖3),但不要將衛生紙貼在嘴唇上。當孩子在發「送氣音」,如:「ㄑ」時,因為送出氣流而導致衛生紙飄動。反之,若孩子發成「不送氣音」,如:「ㄐ」時,衛生紙便不會飄動;以衛生紙來提供視覺回饋,讓孩子能夠自行修正。
◎貼心小叮嚀:
前述幾種常見的構音異常型態,若是自行訓練後,孩子說話仍是不清楚,需帶孩子到醫院由語言治療師進行更詳細的評估,確認是否有其他口腔功能、音韻歷程或構音方面等相關的問題,並提供個別化的療育課程,來提升孩子的言語清晰度。
(作者皆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語言治療師)